2025-06-15 13:54:40
深夜遠征隊
【「全熟」CLEANING LABO「温れ落ち度」ずっと真夜中でいいのに。】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AjQzFEZh/?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1391c8f8d1aa1c34f279bdb28f57666c
2025-06-15 13:22:42
“我还想了一些以前从没想过的事情:人生在世,总该有比工厂、矿洞和军营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吧?可惜我想不出来,因为我从小到大只知道那些东西。可是如果这个宇宙当中真的有一个充满温暖、色彩和光明的地方,那么我们的苦难也许能换取一个美好的未来吧。”
---- 星之继承者
2025-06-15 11:05:27
对了,昨晚还梦到一个,要在沙漠里挖一个大坑,埋一个有放射性的正方体,挖了很大一个坑。
2025-06-15 10:39:34
【《死亡搁浅2:冥滩之上》制作花絮 艾丽·范宁与Woodkid-哔哩哔哩】 https://b23.tv/xJ5YX3t
【《死亡搁浅2:冥滩之上》 Tomorrow( 艾丽·范宁饰)过场动画-哔哩哔哩】 https://b23.tv/F1ewQVH
2025-06-15 09:43:20
【【樋口爱】元气空窗期,约定再相遇 VLOG in 深圳-哔哩哔哩】 https://b23.tv/8Hy8rG6
2025-06-14 20:26:30
第二个组件是上下文(Context)。这包括:
•信息检索(Retrieval) :传统的 RAG 公司还在,但也有新的公司,比如 MemGPT,它为 AI Agent 开发轻量化的记忆和上下文管理工具。
•工具发现 :未来工具会非常多,需要一个像「大众点评」一样的平台来帮助 Agent 发现和挑选好用的工具。
•记忆(Memory) : Agent 需要一套能模拟人类复杂的长短期记忆结合能力的 Infra。
我自己的感觉是,未来两年可能比过去两年进步要更快。 今天可能正处在一个全球几千名顶尖 AI 科学家,共同推动人类科技文艺复兴的状态 ,资源充足,平台也具备了,很多地方都可能出现突破。
第二个是自主学习。我很喜欢 Richard Sutton(强化学习之父)提出的“经验的时代”(the era of experience)这个概念,即 AI 通过在线执行任务的体验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在以前是看不到影子的,因为没有基座的世界知识。但从今年开始往后,这会是一个持续发生的事情。
第三个是记忆。如果模型真的能在产品和技术层面把 Agent 的记忆做好,带来的突破会非常大。产品的粘性才真正出现。 我感觉 GPT-4o 开始有记忆的那一刻,我才真正对 ChatGPT 这款应用产生了粘性。
最后是新交互。会不会有不再是文字输入框的新交互?因为打字这个门槛其实挺高的。未来会不会有更符合人类直觉和本能的交互方式?比如,我有一个永远在线(Always-on)的 AI 产品,它在后台不断地听我说话、异步思考,在我灵感迸发的那一刻,能捕捉到关键的上下文。我觉得这些都是我比较期待的。
https://mp.weixin.qq.com/s/O9gOT32Yv3cG1VP_Ay-VRg
2025-06-14 20:03:37
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你的直觉、命运、人生、因果,等等。因为相信这些点点滴滴终将串联起来,才能给你信心,追随你的内心,即使它会把你带离熟悉的道路。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被教条所束缚,那样只会活在别人的思维模式中。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追随你的内心和直觉。它们在冥冥之中已经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https://mp.weixin.qq.com/s/1U759nK7sEiAwV8jgTuqbw
2025-06-14 19:21:45
无形,万态。
不想有固定的形态,想变成水,成为万物。
从某种想法想到了,不想要别人那样看起来光鲜亮丽,不想感觉有门槛,接地气一点,朴素一点。
2025-06-14 13:13:51
感觉还是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喜好出发,围绕人,去做产品。
信息分发,和超级助理,的异同点是什么。
重新组织信息
门户网站,搜索,推荐,以人为本。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498a63096eb0bc79503c69
2025-06-14 12:41:42
以后要做不会淡去的票根。
2025-06-14 12:41:22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498a63096eb0bc79503c69
2025-06-14 00:42:44
感觉我对找词,还是有点抗拒。
2025-06-13 10:28:07
#CheckPoint
第一刀。
2025-06-13 10:27:32
想想,那个这个月赚到300刀,500刀的样子,就很香啊,不比一直刷微博、刷公众号、刷群聊、刷B站香吗。干就完事了。500刀基本就可以覆盖一月生活费了,600刀还能有盈余。干就完事了。先搞到第1刀。
2025-06-13 10:07:32
做到 10 个站才能赚钱,一天 10 刀就很香了。
2025-06-13 01:51:48
还是转到 AI,做产品,研究需求上来吧。
先抛些暂时不需要答案但有一些好奇的问题。以后的学生,该学些什么,该怎么学?现在这些应试教育,很多东西都挺死板的,可能以后很多答案都会在模型里面。其实之前学过的东西,很多东西我都忘了,但是我现在的思考方式,又不能说和之前学的东西完全没有关系,所以是一些什么东西留下来了呢?这些东西是怎么形成的。换句话说,感觉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元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科学的观念,等等。除了这些硬知识,那些软能力,学生又应该掌握些什么,正常平等地和人交流,理性对待不同的观点。从学生走入社会,有需要补充些什么技能,之前看到 tk 教主说的那个会做事,会规划任务,会推进,会统筹资源,会分析,把事干成,确实很重要。还有一些我不太想理的,一些圆滑处事的东西,是否又需要掌握呢,可能或多或少会需要一些吧。
很多东西其实都不是每个人都会学到,将就着将就着,东拼西凑一些做事方式,也能过下去。但未来 AI 推进之后,会变成怎样呢,有什么是核心。我感觉是自洽,然后跟随自己的内心。
然后回到 AI 和产品中来。最近 ilya 在多伦多大学的演讲讲得挺好的,“人工智能,一定会做到我们人类能做到的所有事”,我们要做好准备,熬过去就是个更好的未来什么的。没说实现的时间点,很合理,但是我感觉也不远了。刚刚回去看了下之前二月份关于 ODR 的访谈和一些关于奇点已来的笔记,一些关于 RFT(reinforce finetuning),更加理解了,大概就是,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机器能理解之后,我们做事的方式,机器也能做到,我们的逻辑思维,机器也能做到,这样推下去,AGI 肯定会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最近奥特曼也发了一篇文章,温和的奇点。那个世界,回到来,那个世界的我们,会干什么,生活得怎么样,真好奇。
然后说智能利用的这个话题。以后智能就像电力一样,融入生活,电的三大件是收音机洗衣机电视,智能的三大件还不清楚。现在很多人在做 Agent,通用 Agent manus,细分领域 Agent lovart,Agent 团队 Teamo,大家都有在赌的方向,很多人也在做很多的尝试。我能做些什么呢,一个独立开发者,我现在能想到的是,跟随自己的内心、爱好去走,做给自己用的东西。
以后要做导演,使唤很多 AI 去做事。那样一个充满智能,人的工作都可以被 AI 所完成的世界里,人的意义感要依靠在哪,那个未来会是怎样的?我希望会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得到基本、体面生活的所需物品,可能有点幻想,但是希望能是那样,每个人都自由,然后追逐自己内心热爱,或者平静生活,想获得更进一步的物质享受,就去拼命干活。但是我想不到怎么能实现。想象不到以后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噢,不过其实可能也不用想,慢慢走下去就好了(AI 进步可一点不慢,ChatGPT 出现才两年多快三年,已经不停进步了多少)。
睡觉😴。
2025-06-13 01:21:58
想了下关于电影的一些东西。
最近那部疾速追杀那部番外没去看,感觉能想到什么剧情,砰砰砰打打打就没了。驯龙高手真人版也不打算去看。
对于电影,感觉有些淡了,但也不是完全淡,应该是国内片单太平庸的原因,那些不痛不痒,没有新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东西,吸引不了我进影院了。至少要有新意,故事有意思,才值得我进去看两小时。要不我用这些时间看看 AI 不好吗,这还更有意思。
听过一个说法,好像说是慢慢这些电影、音乐、剧,好的东西基本都拍过出来了,新意慢慢有点枯竭,新片往往不如好的老片,好像是博主电影资料库说的。其实也有点好奇,未来还会不会有更多更有意思的新片出现,还是只是一部一部的流水线。奥本海默,星际穿越,有意思。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老片都很好吧。但是太闷的一些我不太喜欢,思考太过深入的,不想进入那些语境,思考过多,而是想有一段有意思的旅程。
有个博主,叫什么什么隐,也说过,他和他的朋友,慢慢也对电影没那么大热情了,因为看得多了,其实电影也就那样。其实我感觉也会有同感。有意思的,视觉盛宴的,带来的也只是一段感受,开心完其实也还好。不过偶尔来这么一两部很过瘾的也好。可能还是年轻的时候,看得电影比较少的时候,那时候的冲击感,才强。
不过我最近会对一部片的来龙去脉,当时的影响,或者是一个演员,一个导演的一路走来,感兴趣。像之前就研究了能年玲奈的很多东西,我感觉她的海女和鱼之子都很有意思,她的经历。其实一个明星,需要些什么呢,non 我感觉她很多方面,像音乐,艺术,很多东西也没有做得太好,但是她有那种勇气,生命力,自己对自己事业的思考。而且我很欣赏她的一点是,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遵循自己的想法走,很独立,很有生命力。她的演技、角色,大多是那种有点呆萌呆萌的,可能可以说是角色有些固定,演技说不上太好(但是海女小秋这个角色真的演活了),但是这种元气,我挺喜欢,眼睛会发光,看完之后会感觉补上了一些能量,这不就挺好的吗。
2025-06-13 00:50:05
“每个人类都能使用魔法的年代将会到来。”
来自芙莉莲。
现在人工智能就像一种魔法,魔法迟早变得更强,魔法会普及。要不断地了解魔法的现状,应用方式,要学会更好地利用魔法。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说法(好像是在 youware 小明的那期播客听到的),以后使用 AI 就需要像一个导演一样,整体统筹,有想法,有审美,推进各个 AI 小弟去干活。在使用 cursor 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把任务分出去之后,要等他几分钟,这时候就可以干点别的事情,比如去和 ChatGPT 或 Gemini 讨论下一步行动。特别是 Augment 和 Cursor 最近在推进的 Background Agent 模式,把这个任务派出去之后,模型在后台干活。但是这会有个问题,需要对问题的拆解和描述做得特别准确,而且 AI 在对巨大项目的处理,这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解决。
而且感觉最重要的是,要分析人的需求,产品经理很重要。拆解需求的实现,架构师也很重要。更自然顺畅的交互,不知道是产品经理还是设计师的活,但是也很重要。
前几天看那个字节是怎么做产品的。字节那个,让产品使用的门槛降到最低,很有道理,让交互、进入,更自然,更流畅,很重要。不过不太喜欢字节那个数据论,虽然用 AB 测能很好地看到产品的用户反馈,但是感觉有很多趋势,是在为了数据更好,不断地去利用人性的弱点,研究人性,而且我感觉这并没有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好。不过这感觉是个两面的东西,有好有坏。
社交媒体其实也是,想到前几天孟岩的那期够与多的播客。分享生活的同时也在营造自己的人设,也接触到了更多看起来好的生活,欲望萌生,这会带给我们更好的商品,让商品生产的规模化效应,让商品的价格更便宜,但也让我们,陷入欲望的无尽深渊。
2025-06-12 23:32:09
最近比较想学日语的欲望来自于想做 non 的视频中日字幕,做烤肉 man。
2025-06-12 23:19:42
我感觉我悟了,过去这段时间,找到了自己的爱好,自己心里想做的事,以后我会想一直做,做一辈子的事。
就是那个,举个例子,我现在感觉去看一场孙燕姿的现场演出,可以看,但不是那么重要,去了解孙燕姿的一路走来,她不同时期的想法,她的个性,她为什么会被大家喜欢,她的故事,这是我好奇的东西。
而且这个东西可以拓展,可以是一个歌手,可以是一部动画(葬送的芙莉莲),可以是一个游戏(最后生还者、死亡搁浅),也可以是一种产品(4K 显示屏),也可以是一套流程(做木工),也可以是一种技术(人工智能)。
一直干这件事就可以啦。
而且我最近觉得,用新技术(智能)做新产品的尝试,和分析社会上各种人的各种需求,或者回顾世界上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产品和生活习惯的变迁,挺好玩的。
2025-06-12 21:28:47
2025-06-12 17:53:10
虽然还没有拿新开的GPTPLUS干活,但是中午他给我的做事建议挺不错的,我在想现在可能对话次数多了很多,我可能可以一直和他聊,有什么想不清楚的就和他聊,心情不开心也和他聊。
2025-06-12 14:01:31
终于成功订阅 GPT 了!之前的虚拟卡过期了,卡了好久。现在的方式是,通过 Apple 礼品卡,通过美区 id 账号,在 ipad 上订阅。注意美区 id 地址要设置在免税州,我设置在了阿拉斯加州。因为我只充了 20 刀,所以之前没改免税州前一直付不上。
2025-06-12 11:25:28
集中注意力,我可以的。
2025-06-12 01:31:13
小情绪崩溃了一下,好想被肯定啊。
2025-06-11 22:39:32
do you have any good idea?
https://blog.samaltman.com/the-gentle-singularity
We (the whole industry, not just OpenAI) are building a brain for the world. It will be extremely personalized and easy for everyone to use; we will be limited by good ideas. For a long time, technical people in the startup industry have made fun of “the idea guys”; people who had an idea and were looking for a team to build it. It now looks to me like they are about to have their day in the sun.
我们(整个行业,而不仅仅是 OpenAI)正在为世界构建一个大脑。它将高度个性化,并且易于每个人使用;我们将受限于好点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创业行业的技术人员一直嘲笑“点子先生”;那些有了点子却寻找团队来构建的人。现在在我看来,他们似乎即将迎来他们的辉煌时刻。
2025-06-11 22:31:36
2025 has seen the arrival of agents that can do real cognitive work; writing computer code will never be the same. 2026 will likely see the arrival of systems that can figure out novel insights. 2027 may see the arrival of robots that can do tasks in the real world.
2025 年见证了能够进行真正认知工作的智能体的出现;编写计算机代码将永远不同。2026 年可能会见证能够发现新见解的系统出现。2027 年可能会见证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执行任务的机器人出现。
2025-06-11 22:01:52
虽然现在还没赚到钱,存款还在一点一点地减少。但是想到我至少还有半年完全自由的时间,我就感觉很富有,注意力自由最宝贵了。但是对半年之后的事,就有点紧张了,以及在这接下来半年要做的事,找到需求,做出产品,卖给客户,月入千刀。努力想,努力干。
2025-06-11 15:53:54
日本人也真的非常的孤独,他可以孤独到,所有的欲望其实都可以商品化,但是当你把欲望都商品化了之后,人本身可能,就只是商品。
2025-06-11 15:33:30
Digital Nomad
2025-06-11 14:31:32
七天养成一个习惯,红果短剧,发七天红包,可能就是为了养成一个习惯吧。
2025-06-11 10:33:07
懂你口味的内容筛选助手。
2025-06-10 23:54:40
了解人,分析人,思考人。
以前我觉得做产品就要研究各种各样的产品,现在觉得做产品是研究万事万物,观察人与社会,世界比产品有意思,一就是全,全就是一,世事洞明皆学问。
2025-06-10 22:39:09
去看大模型会搜哪里的东西。去多看微信指数。
2025-06-10 22:35:55
美团 AI 编程工具 NoCode 今天正式上线。
nocode.cn
感觉 youware 有点危。
做小众的东西,不做大厂前面的东西。
2025-06-10 19:36:26
你做了什么事,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不管是所谓一人公司,还是 vc 初创,人永远是核心。 一个商业流程,输入和输出 2 端都是人。给你掏钱的是人,提供服务的最终也是人。AI 和各种技术,运营,也只是在流程中间产生杠杆效果。 这 2 头的人没找到,在中间花功夫是没有意义的。
2025-06-10 19:02:27
国内对个人商业认知的培养,几乎是空白。
随便发条推,就被说是“独立开发天花板”。听着像夸奖,其实挺悲哀,这天花板也太低了。海外的天花板,就我知道的,每个月都稳定在 30 万美金以上。
但一到 5 人以上的小团队,国内的流水就完全不输国外 Top 玩家。说明我们并不是缺团队能力,而是缺氛围、缺土壤。
国内的互联网行业长期内卷严重,高度细分。大家都当螺丝钉当惯了,工程师弄的和流水线打螺丝的工人一样。不少技术牛逼的程序员,可能都是村里苦读上来的,“只管把活干完,别问为啥赚钱”。久而久之,螺丝拧的又快又亮变成了“专业素养”。
这种“技能优先、商业靠天”的文化,从源头上抹杀了个人盈利的可能。大多数国内开发者,商业认知的启蒙在裁员之后才开始。
2025-06-10 18:55:00
直到国庆节,都不出现。专心做产品。
2025-06-10 18:37:16
感觉要做的事情是,类似产品经理的活,发现需求,理解世界。
2025-06-10 09:23:32
快下暴雨吧!
2025-06-09 11:25:58
每个程序员都应该知道的97件事
https://97-things-every-x-should-know.gitbook.io/97-things-every-programmer-should-know/en/thing_18
每个程序员都应该知道的97件事(英文)
github.com/97-things/97-things-every-programmer-should-know/
有些是经验,有些是鸡汤。每一条都是某个计算机类专家总结的。
2025-06-09 11:11:37
GitHub 上一份全面系统的计算机科学自学指南:CS 自学指南,最近更新到 1.1.0 版本,已斩获 62.3k Star!。
涵盖了从编程语言到算法、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几十个计算机领域的知识。
GitHub:github.com/PKUFlyingPig/cs-self-learning
2025-06-09 08:38:48
拖延是逃避情绪的微观成瘾。命名情绪,直面他。先做五分钟,呼吸三下,然后就去做那件事,那个 50 分钟,我只做那件事。每天冥想三个 10 分钟。一小时运动。
https://mp.weixin.qq.com/s/EkGwa7TLEsxeZItqf6w5XA
2025-06-09 08:33:21
#Wandering Wandering其实也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不再是碎片和推荐,而是一整个系列的探索,沉淀,你可以看完这一个专题,然后写点什么,写个笔记,写篇文章,做个视频。或许后面可以搞搞,一个专题的一周推荐,或一个up主的一周总结,整理哪些内容,由你和你的Agent决定。
【【世界周刊】“脑腐”的一代?-哔哩哔哩】 https://b23.tv/LvB99wy
2025-06-08 11:58:42
【字幕由KrillinAI自研视频翻译工具Klic Studio一键生成。地址:https://www.klic.studio】
开源版本:https://github.com/krillinai/KlicStudio
2025-06-07 19:35:18
感觉有点懈怠。因为目前没有激励,没有正反馈。明天搞个正反馈吧,明天把 MomentWD 搞出来。
2025-06-07 16:06:03
https://weibo.com/1727858283/P1s5WeVRb
2025-06-07 15:58:37
https://weibo.com/1233486457/P9NPLEVRX
2025-06-07 15:02:29
兄弟们,安全守则第一版:
第一条,低调,不露富。把自己融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
不要让别人惦记,无论这个别人是陌生人,熟人,还是什么组织或者机构。
第二条,谨言慎行。尤其切忌交浅言深。
当然,交情深了能言多深也要看具体情况。很多灾难就是来源于一句话。
第三条,守男德保平安。
色字头上一把刀。多少英雄好汉倒在了石榴裙下。尽量守男德。
很多人觉得人生就是要“精彩”。赚了点钱得了点势就目中无人,鲜衣怒马。又觉得“成功”了还不得瑟一下不是白努力了吗。
但相比让人羡慕让人嫉妒,我更觉得行稳致远,能把路越走越宽,越来越稳才是最重要的。
https://weibo.com/7519797263/OE36ufkVD
2025-06-07 14:53:33
从传说中郑钦文的鸡胸肉西蓝花,和倪夏莲阿姨赛中喝可乐,以及德约科维奇著名的无麸饮食,瞎聊几句饮食和自律。
https://weibo.com/5104872102/OqSK3EOUF
2025-06-07 11:35:30
记得大模型火起来之前,作为一个老程序员,总得有点追求或者爱好,那个时候我就没事把什么计算机组成原理发找出来看,偶尔学习下新语言,比如 C++ 啥的。你说有用么?真的没用,就和钓鱼佬一样,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归宿”。 大模型火起来之后,这两年差点没直接把我累死。你发现技术的可玩性无限变大了,值得你不断去探索,作为技术人,第一次触摸到了智慧大门的门槛,就像我们对大脑想象的那样,为啥一堆细胞传递个电流就能形成智慧,我们对计算机也发出这样的一个感慨,为啥一堆电流做个加减乘除就能形成智慧。
当你有第一辆车的时候,你的开心可能会持续一周,当你有第一套房的时候,你的开心可能会持续一个月。但是唯有科研,做产品,探索未知,这三个,才能让你持续获得快乐。我以前一直无法理解书本里的宵衣旰食,积劳成疾这些词汇,但是我现在明白,因为肉体很难承受思想的飞翔,所以需要研究者即使穷极一生,也远远不够,要一代一代的去接力,这也是人类能进步的很重要的原因吧。
https://weibo.com/1751401422/P5RlTqMDh
2025-06-07 11:21:47
2025-06-07 10:43:00
虽然存在很多的职场问题,单位里也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困扰,但上班确实是所有换取生存所依赖的物质资料里,最简单的一种。
不过当简单变成了难以忍受的重复——对,人类需要一种叫做意义的东西——所以「简单」未必代表「好」。
人不是一定要过难的人生,当然可以一直上班也没问题。
但我想,聪明坚忍的人类,一定会让社会变成一个「不想上班的人不去上班也能过得很好」的社会。
每个人都能从劳动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真正的快乐。
https://weibo.com/7469988193/OhIHfsa3p
2025-06-07 10:20:03
https://weibo.com/1865990891/O3B5l4XFZ
https://www.8090-sec.com/archives/909
邪恶八进制信息安全团队
邪恶八进制信息安全团队(EvilOctal Security Team,E.S.T.)是中国民间一个倡导并从事前慑性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互联网资讯站点。站点采用团队管理模式,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信息安全爱好者们能够团结在一起,而造就了一个和谐平静的技术交流平台。我们十分崇尚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并且努力追求单纯的技术与文化交流氛围 。
在重视积极推动安全技术与文化发展步入正轨的同时,我们还有意识的开始倾向培养技术研发和运营管理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团队成员,并立志为推动祖国信息安全事业发展尽团队的一份微薄之力。
同时我们也欢迎并殷切希望,网络上云游的技术高手们能够参与到我们的技术话题讨论中来,对我们的技术进行斧正和点拨。邪恶八进制信息安全团队十分期待您更为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方面的建议。As we do,as you know!力求专业,引领前瞻,邪恶八进制信息安全团队。
http://www.3ast.com/viewthread.php?tid=322&extra=&ordertype=1
2025-06-07 10:02:37
我觉得费德勒和纳达尔的故事可以拍成电影
https://weibo.com/1642464421/OjUM7duDK
2025-06-07 09:55:04
认知、想法、观点、念头、理解、分析、推演、计算、评估、规划、逻辑体系、知识结构、思维框架…..了解它们、学习它们、精进它们,然后,彻底了悟它们的局限与虚幻,看穿它们、抛弃它们、超越它们。
https://weibo.com/1977585731/Ok45oc2TW
有一天你觉得,嗯真的受够了,我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了。那一念就是一切改变的开始。放心,会来的。
https://weibo.com/1977585731/Ok4zu7onc
https://weibo.com/1977585731/OgnzBniyw
2025-06-07 09:49:47
有没有用实时语音和思考模型的能力,去打辩论赛的实践呢?
2025-06-07 09:33:16
匹克球
https://weibo.com/1727858283/OpbropznP
2025-06-07 09:23:29
泳池开始放水了,暑期来了。
2025-06-06 22:54:12
潜水的话,就必须什么都不想。
2025-06-06 20:22:01
卡罗尔与星期二、星际牛仔最佳、jojoB+、乒乓A、银魂B、虫师A、芙莉莲A、猎人A、迷宫饭A、黄金神威A差点S。【【大肉嘎】各种动画在心中的评级 最好的动画:星际牛仔-哔哩哔哩】 https://b23.tv/vpF7Zq4
2025-06-06 16:40:10
字节的AB测试,我觉得会放大人性的弱点。提供价值,和过分把人数据化,其实有点问题。我觉得做出好产品,提供好的服务,确实是好事情。但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穷尽各种方法,又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我觉得不是,像孟岩提到的基金公司,为了营收最大化,在市场很贵的时候,不停用近期高收益鼓吹进场,不管投资者是否能赚到钱,心情是否好,只管提高规模,收管理费,这是资本市场,很正常。但是我还是喜欢有知有行那一套,投资获益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结果,提供服务,赚到一点还可以的钱,公司和用户都开心,那是最好的。
至于产品,有些产品经验可以学习,思考方式可以学习,不要抽象,抹平入门门槛,提供好的收益,乔布斯那样有审美、舒服的产品就更好了。但是一定要保证人文属性,我用这个产品,我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能很好地满足我的某种需求。而不是让我一直上瘾,成为数据中的一个小点,DAU+1。
信息获取的问题,只能靠推荐来解决(我又是不是一定要获取这么多碎片的信息呢)
用户使用产品的收益大于操作成本是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
几乎所有做产品的道理都可以从这条定律推出来,比如产品设计要简洁、Do not make me think、做产品最好有能力一秒变小白……都是说你要让产品的操作成本尽可能的低
做产品的人永远最容易违反这条定律,因为做复杂太容易了,做简单太难了。法国数学家帕斯卡给朋友写过一封信,开头一句话是:
很抱歉我这封信写的很长,因为我最近太忙,没时间把信写短
你需要消耗时间、精力和能量,才能得到更简单的方案
还因为当产品是你自己设计的时候,你清楚里面的每一个逻辑,你完全知道这个产品怎么用,你太熟悉了以至于很难发现问题,所以stay foolish很重要,所以说做产品最好有能力一秒变小白:
切到对这个产品一无所知的状态,然后重新看这个产品,会看到什么
越是创新型的产品,越容易犯这个错误,因为创新会面对无限的路径,你怎么做都可以,你越想方案越复杂,如何做出简洁的产品,需要很强的产品能力,需要判断力,需要好的品味,才能削减不必要的东西,乔布斯有个很好的说法:
「我对我们决定不做的事,和决定要做的事,同等自豪」
2025-06-06 16:31:28
1.既然现在相信 AI 是未来的水和电,那么,为什么不搞一个完善,清晰,有条理,全面,自动更新,有生命的,AI 数据库、知识库、导航站、百科全书、使用手册。而且这完全有做的价值,现在市面上没有做得真正好的这样一个产品。与 AI 有关的一切,公司,产品,技术,原理,论文,API,套壳应用,排行榜,人物,趋势,访谈,历史,基建,生态布局,产业融合细节,可能的新事物。Wandering。#Wandering
2.或许以后如果有机会,去中学介绍下AI产品,介绍这个新时代的电力。给大家介绍一下veo3,OpenAIDeepResearch,还有claude4和cursor。把那种给我带来惊艳的感受传递给大家,意识到智能,这是未来的水与电。
2025-06-06 15:59:55
看了中山马鞍岛的租房,也是 1500 左右,看着心动动。要是找到个对象也是自由职业,一起住就完美了。
2025-06-06 15:19:41
不断训练自己那个单线程执行任务的能力,也就是控制自己的念头和行动。和冥想有关。
2025-06-06 13:19:00
bre 肯定搞不出来啥啦,一次一次这么多年不都这样,不奇怪哈哈。(嘲讽自己,给自己卸包袱,也让自己放轻松,这么多年都没搞出来啥,下一回搞出来了点什么那就不得了了。)
2025-06-06 12:43:33
https://www.hackster.io/charlesdiaz/how-to-build-your-own-replica-of-tars-from-interstellar-224833
手把手教你如何打造《星际穿越》中的 TARS 机器人复制品
一位名为 Charles Diaz 的开发者使用树莓派创建了一个完全功能的 TARS 复制品。
这不仅仅是一个静态模型 - 它可以向前移动并在侧面转动。
使用树莓派3B+作为主控,配合Adafruit PCA-9685伺服驱动器,通过编写的步态控制程序,实现对伺服电机的精准控制。
Charles Diaz在过去两年中一直致力于创建一个电影中TARS机器人的迷你复制品,目标是使其像电影中的TARS一样行走。
项目从一个功能但不可靠的概念验证模型发展到一个更加完善且高度可靠的原型。
最新版本甚至配备了双机械臂,可以与周围环境互动。
Charles Diaz 详细公布了其制作教程、CAD图纸和零件、代码:
2025-06-06 12:37:25
Open AI 终于对 AGI 路径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说明:
一:聊天机器人,具备对话能力的 AI
二:推理者,能够达到人类水平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AI 智能体,能够执行行动的系统
四:创新者,能够辅助发明创造的 AI
五:组织,能够承担组织任务的 AI
他们认为现在我们处于第一级,但是马上会到第二级。
来源:网页链接
https://weibo.com/6182606334/Onf3H1Rzv
2025-06-06 12:36:54
https://weibo.com/6827625527/OnfDgnN4E
https://weibo.com/1615491834/OnaKTgpui
https://weibo.com/3816711605/OnpYkqsGE
2025-06-06 12:31:00
不要过于焦虑未来,如果你焦虑的坏事未来真的发生,等于你经历了很多次。
不要过于纠结过去,那等于过去的坏事不停发生。
好好享受现在,给自己找点乐子,找点新鲜的事情,感受这个世界。
当然,适当的为未来做准备必不可少。但是做好能做的准备后,就要好好的认真的过现在的每一秒。
因为下一秒不可完全把握。
这就是我现在经常跟自己说的几句话。
https://weibo.com/7519797263/OnH83DEQO
2025-06-06 12:29:49
ikigai
2025-06-06 12:21:24
再说几个养老金的数据吧。我也是在查的资料,未必十分精准,但我相信大差不差。
说三个非常有特色的国家的养老金规模。
挪威:11万亿人民币。
日本:14万亿人民币。
美国:260万亿人民币左右(构成非常复杂)。
三个国家的人口分别是:
500多万、1.2亿、3.4亿。
https://weibo.com/7519797263/OoSEvrzqY
有心的朋友可以算一下三个国家的人均养老金额。其中挪威非常逆天,如果以退休人员计算,竟然高达人均980万左右。以人均算也有200万左右。这不仅得益于该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得益于该国对养老金的成功管理——2023年一年就有1.3万亿人民币收益。
日本2023年养老金收益也很不错,有2.5万亿人民币,已经够我们国家40%多的年养老金支出了。
至于其他国家,有感兴趣的网友也可以去查查。我就不多写了。
我希望各位朋友看这些数据的时候理性客观。不要把发达国家的数据简单与我们自己对比。
毕竟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各种困难也很多。如挪威养老金持有大量美股,我们就不可能这样做。
贴这几个数据,是因为数据容易获得。其他国家的不好找。比如邻居印度,很难找资料,有说只有0.5万亿的规模。
但是知道更多的情况,也让我们有个参照物,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比如我想,参照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如果我们的养老金规模有30-50万亿,那其实就已经差不多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2025-06-06 12:20:32
转:变的是数据来源,没变的是数据质量 (by orange.ai)
链接:x.com/oran_ge/status/1815552616979702174
需求一直在那里,但是一直没被满足好。
以前的数据散落在各处,就像大众点评找餐厅,我们通过搜索引擎获得了一些坐标,并前往去寻找。
现在的数据则被汇聚到了模型里,就像一个中央厨房,我们可以随时打上一句招呼,它就端菜上桌,任君食用。
但是预制菜嘛,就是不太新鲜,所以我们做了RAG,做了AI搜索,获取新鲜的实时信息。
大到金融、医疗,小到生活百科,我们的需求一直是高质量的数据,高质量的信息。
但需求从未被满足。
不管是模型训练的数据、SFT的数据,还是RAG的数据,质量都是第一性原理。
好数据出好结果,没有捷径,从未变过。
前几天和一位前同事吃饭,他说了一句金句:
最近的AI资讯其实是噪音。
原因是因为AI技术的进展很小,可用性也不高,关注这样的资讯,反而不如花时间深度思考和积极行动。
这句话获得了很多人的共鸣。
本质是因为每个人所需要的好数据也是不同的。
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其实就是噪音。
人们需要的从来不是那么多信息,而是自己关心的信息。
如果AI对你的兴趣有足够多足够深的了解,就会成为让推荐算法更强的推荐引擎。
需求如山,而山,一直在那里。
https://weibo.com/1727858283/OoSOAoqEE
2025-06-06 12:18:27
感受快乐的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它本来就该是简单的,低成本的,弱条件的。我们经常说异化,异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将人类的原始经验条件化,价值化,并嫁接到各种社会评价标准中,这时候原来的快乐通路就被抑制了,从此快乐变成了一种符合某种外置规则后才能感受的东西。
所谓异化,就是原始经验被劫持、阻拦、否定、重构,它等于为原来的经验通路增加了一个额外的中继站,并且在那里产生了新的判定规则。在这个过程里,快乐开始有了阈值,开始和欲望绑定,开始变成那种你必须不断提升筹码才能获得增量满足感的东西,成了一种一旦条件不充分,就立刻体验到匮乏的经验模式。所以每个致力于社会化的成人都会经历这样意义上的丧失——孩童纯然体验的丧失,并开始追求更高级的志趣和满足,同时又将缺失的孩童经验尽可能的用这些高级志趣所代偿。
https://weibo.com/3762961402/Op2Ya96cH
2025-06-06 12:15:28
“你要找到真正喜欢的事物,埋头进去的时候,就是世界清净的时候。”
2025-06-06 11:56:02
中国每年大概有五百万理工科毕业生。其中堪称优秀技术人才的自然是少数。然而,技术好又会做事的更是极少数。
什么是“做事”?就是确立目标、分析路径、规划资源、制定方案、迭代执行。优秀技术人才,自然是能把技术做好的人。但从做技术到做事,中间还有很远的距离。大部分人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做事。
前阵子一个同学跟我说想去 BlackHat 演讲。我说你是怎么规划这件事的?他一愣,半天说不出话。他定了目标,但没去想后面的事情。
然后我问他有没有注意到 BlackHat 有些演讲水平很高,但也有一些不太行的。他说确实是这样。然后我说你有没有分析过为什么会这样?他说没有。我说如果你分析一下那些不太行的演讲为什么也能上 BlackHat,是不是会对你达成目标有帮助?他恍然大悟。
我说这只是一个小点,还不算完。你知道怎么才能上 BlackHat?他想了一下说是投稿被接受。我说那么是不是应该收集既往演讲的内容摘要,分析被接受的投稿有什么特点。
然后我说你有没有想过 Blackhat 演讲者和主办方之间是什么关系?他说不知道。我说本质是商业合作关系。主办方给演讲者提供曝光机会和机票酒店,演讲者用自己的内容帮主办方把票卖出去。所以投稿要让别人看了觉得是有利于卖票的。
我又问你有没有想过 Review Board 里的人是怎么挑选演讲的?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在 Review Board 你会看重哪些?有没有了解过 Review Board 里的那些人?其中和你技术方向相关的人有哪些?这些人历史上做过什么?他们可能会对哪些东西更青睐?
说了这么多,还只是分析路径这一步。后面规划资源、制定方案、迭代执行都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当然,这个同学刚毕业,不会做事很正常,后面还有时间慢慢学。但如果你毕业已经很久了,发现自己还不会做事,就要开始留心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了。在学校里我们的成长主要靠学习知识。毕业后,更重要的成长是学会做事。
https://weibo.com/6827625527/ObcUX0JMY
2025-06-06 11:55:50
粉丝群里有人让我给参加高考的同学一点建议。他的本意是让我在专业填报上给一点建议。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不存在普适的专业填报建议。
不管考上哪所大学,又或者没考上,在这个年龄,有两件事是应该做的。
第一还是多读书。这可能是你最后的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机会了。这里说的书不一定必须是出版的书。凡是系统性整理的知识,都算是书。各种“号”各种“圈”自然不算。那么短视频之类就不能看了吗?也不是。如果是出于娱乐的目的,看看无妨。但不能把这类东西当成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途径。
第二是开始试着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如果考上了大学,可以从你们学校开始。自校长以下有哪些部门?每个部门管什么?各部门负责人是谁?校友会是哪个部门管?食堂是哪个部门管?校医院是哪个部门管?学校怎么考核老师?怎么考核辅导员?团委日常有哪些工作?学校是怎么发展学生党员的?
不管考上哪所大学,又或者没考上,做好这两件事都可以帮助你度过一个更好的人生。
https://weibo.com/6827625527/OiWuqlbx9
2025-06-06 11:35:32
看到会泪目的程度。
https://weibo.com/tv/show/1034:5063983170781202?from=old_pc_videoshow
2025-06-06 11:29:00
https://weibo.com/1642464421/OqLIPpksP
2025-06-06 11:28:51
https://www.doubao.com/thread/w94c1656ff1d69d03 ,
https://weibo.com/6827625527/OuyrPFory
2025-06-06 11:20:44
书中有句话非常有价值:“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2025-06-06 11:13:09
想做那些不是每天都出现,但是每周都会发点优质的东西出来,的人。
2025-06-06 11:00:50
想起饺子好像也有这样一段经历哈哈
2025-06-06 10:04:05
AI 带来的是智能,很难表述智能具体是一个什么东西,之前的AI问答,我感觉就还好,但是现在在 Cursor 上使用 Claude4 模型进行编程的时候,能看到智能初步的样子。
以前去想完成一个事情,编写一个软件,要了解编程语言,要知道怎么用编程实现这个软件,然后编译跑起来,才能用。而用了 Cursor 之后,编程就可以用自然语言实现,只要给出一个想法,Claude 就能帮你实现。以前你还要知道模型返回的这段代码要放在程序哪一块,报错了之后,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在 Cursor 里抛出一条任务,Claude4 能看仓库里上下文相关的文件、理解、规划、给出回复、帮你把代码填进文件对应位置,命令行跑运行命令、看运行时有什么问题,再解决。或者写一个测试脚本,跑完测试脚本,然后验证有问题就解决,没问题就把测试脚本删了。一条命令,就能完成一系列操作。
有一种在命令一个小实习生的感觉。而看到那种一条指令,模型做了很多事情、很多操作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奇妙,像有个数字角色在帮我完成一件事情,就会感觉他不像一个程序,一个工具,像一种生物,有灵性。
现在 Claude4 模型,编程能力是顶级的,而且我觉得这一版 4 相较于之前的 3.7,模型对工具的使用变强了,规划的能力也变强了。但具体目前使用的时候,还是有些卡卡,因为有些上下文还没能很好打通,获取不到相关信息,比如像网站做的前端页面,目前还看不到。而如果能通过代码获取到、检查到的东西,相关的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当然大的编程行业还有很多复杂系统的拆解、工程上的问题、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还有很多问题暂时没有解决。
但是能看到这个势头,像 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提到的那个概念,一个虚拟协作者, virtual collaborator,(An AI agent that operates on your computer or at work. It will handle tasks like writing and testing code, communicating with coworkers on platforms like Slack or Google Docs),(https://x.com/slow_developer/status/1881721506570424742 )。大概就是一个小实习生,一个小助手,你能发出一条指令,他就帮你完成。目前我看到了在编程领域有了初步的展露。当然还比较初步,不过非常相信能很快地进步到相当可用的水平,1-2 年。
现在这个小实习生能在编程领域做一些事情,理解、规划、和工具使用的能力,很重要。在其他领域能看到这样的虚拟协作者出现吗?我感觉也是会的,图像识别能力,其实现在也很不错,好奇现在有没有公司在用这些技术,去做一些会计,财务报表整理的工作。我感觉,能跑在数字平台上的工作,这个虚拟协作者就有可能完成。
前几天看到说,五年内一半白领工作消失,整体失业率上升 20%,https://weibo.com/tv/show/1034:5172404490797167?from=old_pc_videoshow ,很多人说是在危言耸听,而用过 Cursor 的 Claude4 之后,我会觉得是有可能的。但是旧的消失,新的也会出现,这个东西还不好预计。但是简单点,不想这么大的事情,回到原点,我会喜欢这个充满可能的新鲜未来。“我们哪是热爱 AI,我们只是渴望回到那个狂野的年代 。”🥺Link:https://weibo.com/1706699904/PhNBzn2zD?pagetype=detail
前两天听一个播客,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3cdd6c38dcc57c641216cb ,50:53,提到以后 AI、智能、token 就会像今天的电力一样供应,以前电力出现,最开始是电灯泡,后来会出现三件套,收音机、洗衣机、电冰箱。“而在一个智能被人人都可接入的时代,什么是智能的三件套”,chatbot 对话机器人,就像智能时代的电灯泡,智能三件套,还有待发掘,而也是现在充满机会,充满可能性的原因。(不过从电出现,到真正提高生产力,中间还是隔了一段时间的,智能这轮,这个发展间隔,会是多久?可以看一看,不过我感觉比较积极的,这行业进步太快了,目前还没见到停滞,还在不停进步,而现在已有的能力,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然后思考完这些东西之后,会想做三件事:
一是更加多地使用这些新的AI模型、产品;
二是整一个网站或者 Agent,去跟踪这些新技术的最新发展,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得到一个切身的体会和理性的思考,不是营销号遍地的炸裂、翻天覆地、XXX 要消失了,也不是 AI 是噱头、泡沫、过几个月就凉凉了、一点都不重要,两个极端都是不对的,而且一直看碎片再整理也很耗精力;
三是去更多地观察世界并思考。看看各种各样的领域都在干嘛,这个工作实现了什么任务,这个工作的流程是怎么样的。还有人有什么需求,例如一个人一天、一周、一月、一年里,都需要些什么,人活着需要什么东西。思考「如果工作都可以被AI完成了,人可以干嘛,人的价值感要扎根在哪里」。还有整理一个可以去做的事的列表,像有什么运动,跑步、散步、网球、爬山、游泳、攀岩、匹克球等等或者其他什么没见过的新鲜玩意,或者有什么娱乐,电影、日剧、番剧、美剧、纪录片、游戏(嘿嘿月底就有死亡搁浅2可以玩了)、音乐、桌游等等等等,还有有什么可以和家人朋友做的事情,各个地方有什么好吃美食、小吃、饮料、特色食品,了解家具制作、木工相关(https://space.bilibili.com/40907387?spm_id_from=333.337.0.0 ),还有思考各种东西给人一个什么作用,还有一个很大的我也感兴趣的是智能进化史(之前看李飞飞自传和ilya访谈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很多很多。
噢顺便再贴一个播客吧,当时听完这个播客之后我会想问每个朋友一个问题:“目前你觉得,你现在一个月你的预期花销是多少钱?”,我昨天思考了一下,我的答案大概是 3500-5000,(5w 就可以活一年,如果回家减掉房租或者和找别人合租会更少),哈哈。无人知晓 E40 够与多,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2ecd8b457b22ce0df770c2 ,我很喜欢这期播客(孟岩和有知有行我也觉得很好),讨论了一些关于人的欲望和金钱的故事,“工业社会可以创造两样东西,商品,和渴望商品的心”,讲到人不断膨胀的欲望,社会想方设法给我们灌输我们要过上那样的生活,更好,更舒服,更成功,用更好的商品,(参考:https://weibo.com/1191965271/OqFJ1zdy4 ),“人生就是不断地体验”,其实顺着那样下去也可以吧,不过值得再思考一下。我目前的想法是简简单单,朴素的生活,当然还是有很多想买的东西,无穷尽吧,不过取得平衡,差不多就可以,吃简单的东西,用简单的东西,有事没事散散步,做自己心里想做的事情,简单生活,就好。
最后想到《葬送的芙莉莲》里的一段,S1E6。
芙莉莲和海塔在做无聊的刨冰。
艾泽说真无聊,这样好吗。谈起号称人类最强的南方勇者,也被魔王直属部下七崩贤杀了。他们是否能活着回去,都还是未知数呢。
辛美尔说,你想有一段辛苦又难受的旅程吗。
辛美尔希望在结束之后,能一笑置之地说,真是一段无聊却开心的旅行。
那是一段无聊却非常开心的旅程。
2025-06-06 08:57:51
每一个执念都会增加一份内耗,有些事情做就做了,有些话说就说了,不断把过去的画面重新翻出来,回味,研究,甚至开始自我批判和怀疑,这就是一种内耗。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向前看,去做更多的事,说更多的话,这种方式下,注意力会向前移,而不是向后移。
https://weibo.com/1812166904/OtbujFEHd
2025-06-06 08:51:33
当你开始创造,奖励就已经开始。
2025-06-06 08:36:55
需要一个当世各种事情的探索,总览。 #Wandering
当AI的能力和人类相当时,人类往往觉得 AI 无所不能,同时有时候还会觉得它很菜、很蠢…
但是一旦 AI 的能力超越人类的能力的时候,绝大部分人类往往不知道能用 AI 干什么了,显得自己很无能…
因为这超出了他的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范畴!
😄
https://weibo.com/1627825392/OxFqviwU2
2025-06-06 08:24:33
不管怎么说忘记,还是想回到 去年7月,22年,18年,等等等。但是算了,种树赚到钱,就能无限继续下去了,现在其他什么东西对我来说都没意思。
2025-06-06 08:16:05
2025-06-06 08:13:12
瘾,一种无觉知状态下产生的自动反应回路。
2025-06-06 07:05:22
风扇都可以语音控制了,但是人还要整天盯着个屏幕,这不合理,理论上人可以更自由。先从语音控制播放什么音乐开始吧。如果全屋配音响,会需要多少个,厨房一个,浴室一个,房间选择性来一个。
2025-06-06 06:32:35
2025-06-05 21:19:50
2025-06-05 21:14:15
尽快打造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吧。你知道快乐是激素,是内分泌,是神经递质,不是因为拥有什么外部物质。去创造一个属于你的新东西,创造。我们终生都在期待这种时刻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发生。
2025-06-05 20:35:27
‘Brain rot’被评为2024 年牛津年度词汇(似乎可以被翻译为‘脑腐’)。
这个词在今年多指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中存在的低质量、低价值内容,也被年轻人用来形容因过度消费琐碎网络内容而导致的精神或智力状态的恶化。
2025-06-05 20:05:27
我觉得是时候不要想着过社会上让我觉得是好生活的生活了,过上满足自己的兴趣就好,简单,质朴。
2025-06-05 19:27:48
之后要干的事,可能是消灭蚊子吧,或者说是在一个没有蚊子的地方住。
2025-06-05 18:56:27
https://weibo.com/1727858283/P7ukhCgAT
2025-06-05 16:22:47
Claude的官网很酷,很多内容,他的图标设计一直都是好看且有个性的。怎么才能有这种审美呢。https://www.anthropic.com/
2025-06-05 12:29:37
做一个导演
2025-06-04 15:14:26
不能回头。看到去年7月15号的截图,其实都不能回去看,不管前面哪一年的时间,感觉都可以做得更好。不要回头。向前看。
2025-06-04 14:42:38
异步的沟通
2025-06-04 12:55:30
https://weibo.com/1233486457/PunHA8SS5?pagetype=profilefeed
2025-06-04 11:29:24
23 年七八月就加入了卡子的 AI 群,到现在还没动手搓出一个完整的东西,我很不满( ̄ヘ ̄),消失,直到干出满意的东西为止。
2025-06-04 11:13:54
有一天我有空了我要狠狠把微信聊天记录整理完一波。
2025-06-04 08:52:47
再来看一眼这个小点。就在这里。这就是家。这就是我们。在这个小点上,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认识的人,每一个你听说过的人,每一个人,无论是谁,都在此度过一生。我们所有的快乐和挣扎,数以千万自傲的宗教信仰、思想体系观念意识,以及经济学原理教义,每一个猎人或征服者,每一位勇士或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或摧毁者,每一位君王或农夫,每一对陷入爱河的年轻伴侣,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所有充满希望的小孩、发明家或探险者,每一位灵魂导师,每一个腐败的政客,每一个所谓的‘超级巨星’,每一个所谓的‘至高领袖’,每一位我们人类史上的圣人或罪人……我们的一切一切,全部都存在于这样一粒悬浮在一束阳光中的尘埃上。
via Carl Sagan, 1994
2025-06-04 08:35:52
精准而优美,一边欣赏一边赞叹,过去了五六十年,迪特拉姆斯的设计仍然丝毫不过时。
2025-06-04 05:28:50
还是,把很多东西,都放到这个备用机上吧,常用微信,各种社交平台。减少使用,减少分心。
2025-06-04 05:26:20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3cdd6c38dcc57c641216cb
这期播客太好了,疯狂推荐。
讲到人接收的信息是10的9次方,处理的是10的6次方,操作是10,注意力很重要。
智能以后就像电力一样,发电厂不重要,电用在灯泡上,后来用在洗衣机电视三大件,找到智能应用的三大件,那个技术和应用的边界。我们可能都觉得现在都在手机电脑上,但是后面可能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还是要回到自身,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审美,自己关注的东西,最重要。
要重新听。
2025-06-04 05:15:23
Wandering还是很重要的。定位是,Agent组成的平台,围绕某个社区,建立一个平台,里面大量Agent在做各种各样的东西,人只要找个参与进去的维度。也和注意力有关,人可以,在这里收束自己的注意力,因为和你关心的所有有关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2025-06-04 03:25:00
最近看很多内容,想想确实要学日语,想做个烤制man,翻译视频。
2025-06-03 10:08:57
想有个好的体态。
2025-06-03 08:33:26
有一个关于聊天的想法,聊天框,群聊,可以按照话题分类开来,丢出一个话题,可以晚一点回复,贴上回复。在Wandering上搞的话,还可以区分,我关注的人在这个话题上的回复,还有外面的网友在这个话题上的回复。
2025-06-03 06:00:34
你要信任这个创作对别人也会有价值。
这件事对你没那么重要的时候,可能你才能做好。
投资行为,就是一个表达。
在过剩的时代,只要找到自己的东西,找到自己的好状态,要做的是觉察你自己,而不是做聪明的事。
人都被固化了,这大街上的人,很难想象世间上有非竞争的东西。
2025-06-03 04:47:37
人总是需要从某个地方寻找意义感归属感,当我不知道从哪找到我是谁的时候,也许就会从我爱什么东西开始。
物品是我们表达自己和调和内心冲突的桥梁。
爱一个东西很多时候不是喜欢这东西本身,其实是在为自己那些难以归类的情绪,多重的身份找一个出口,也是为组成自己的众多部分留一个空间。
在你的收藏夹,你的心爱之物有什么,透过你爱着的这些东西,我们也能更接近你。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3aaeb838dcc57c64e32be4
2025-06-02 19:25:40
略感疲惫,还好有真夜中的歌听。
2025-06-02 14:31:05
原来过得很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如能忘掉渴望
岁月长衣裳薄
2025-06-02 12:37:38
而一个时代最大的变量跟你的产品无关,那你离一个大的公司或者伟大的公司已经很远了。
太简单的道理,却最容易被忽略。人和环境从来都是在一起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半体现在自身素养,另一半体现在对环境的拥抱。一个打工人也好,一个自媒体也好,一个创业者也好。最好的策略,都是让自己成为变量的容器。让时代的最大变量,成为你的变量。
最近时常觉得,有些话真的很有道理,它们可以跨越时间,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提起。比如这句: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当环境发生变化,可以引申为:人是变量的反应器。当智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量,还有一句:Less Structure, More Intelligence.
https://mp.weixin.qq.com/s/9emZtauMD4iUVWR2YKAFOg
2025-06-02 11:30:46
理解人的需求是最重要的。
2025-06-02 11:22:17
DR强大的检索和阅读能力让人很震撼,需要重新思考Wandering项目的具体功能,是不是现在就可以满足了,大部分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与AI问答得到,建一个详细的导航站是否还是必须。感觉还是要回到人身上,人味,人需要什么,人喜欢接受什么,人有什么需求,人是需求的集合。做产品是研究万事万物,观察人与社会,世界比产品有意思,世事洞明皆学问。
2025-06-02 10:53:32
挤摩多里嘎欸罗 挤摩多嘞啊哦噢
阿纳达罗过kio 瓦达西落挤摩多
挤摩多挤摩多 挤摩多里卡欸罗哦
斯ki得苏仙贝 哦噢欸得麻苏嘎
qio嘞以得塔哦嘞该瓦达西
拖开以得瓦仙贝 那马啊得吗苏嘎
哦苏西喔哦苏苏多以得大瓦达西
打一里哦塔恩瓦 苏得马喜达 哈拉以瑟尼
打一撒恩咳hi恩 萝莉马喜达 塔哇撒ki~哦美恩欸
地元に帰ろう - GMT
2025-06-02 10:51:13
能把不擅长的事情坚持下去也是一种才能啊。
2025-06-02 10:43:11
要么创造 要么销售
“我从乔布斯那里学到的是,大变革、大利润,一切大的东西,都是通过跳跃式发展实现的,而不是稍微改进一下现有的东西。”
“人工智能可能是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唯一办法,因为人类本身显然无法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我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将是无所不知,甚至是无所不能的。”
“我在苹果学到了如何建立信誉。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你的脸皮会变厚,还学会遇到困难不要想着上吊,要迎难而上。苹果教会我,有些事情需要相信才能看到,这是一种很有力的观念,与‘我们只想勉强生存下来’的想法截然不同。”
像上帝一样创造,像国王一样鼓起改变的勇气,像奴隶一样工作。
“我的老师哈罗德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他让你写文章,如果你犯了语法错误,他会把错误的地方圈出来。他不会顾及你的自尊心,你必须重写错误的地方,然后写出自己违反的规则。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最严厉的人。如果你很年轻,你听到这里大概会想:我要找一个好说话的老板,我要远程办公,我要去巴厘岛玩一个月。也许有一天,你回首往事时会想,我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我希望有一个严厉的导师,最严厉的是最好的。乔布斯比我们说的‘差老板’更差。他让员工害怕,他会公开羞辱别人。我不是让你做受虐狂,而是你逃脱不了生活的困难,不如从中学会些什么。”
“说人工智能就是上帝也许有些争议性。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将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ChatGPT可能比许多政治家更有同情心和道德感。我理解有人对拥抱人工智能感到怀疑,因为‘不知道它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我们也不知道人脑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人类只相信自己完全了解的东西,我们就不会相信任何东西。因为我们并不了解任何东西。我认为更好的态度是,我们不完全相信任何事物,但我们相信人类的创造力。”
“苹果让电脑平民化,谷歌让信息平民化,eBay让商业平民化。Canva则让设计平民化。”
“我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比互联网更大的存在。如果我是老师,我不会禁止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这就像以前的老师要求学生不使用纸笔。我理解世界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害怕它比你快、比你好、比你便宜。并不是人工智能夺走了你的工作,而是比你更擅长使用人工智能的人,夺走了你的工作。所以你的目标是成为最擅长和人工智能合作的人,而不是被它取代。”
https://www.modernweekly.com/hots/41381
2025-06-02 10:25:32
蒸汽波是给音乐的滤镜。
2025-06-02 10:17:59
看了这篇,全文表达很模糊,但只有实操过才会有同感:比如:不要过于追求敏捷或是完美,你需要找到巧妙的平衡,在某些地方疯狂粗糙+敏捷,某些地方极致完美。
需要真正做出类似的东西才会懂更多。
https://ryolu.notion.site/1610a94b9c108079a95be4362afd4a26
2025-06-02 09:19:01
1982年,16岁的小泉今日子凭借单曲《我的十六岁》歌手出道。因为是新人,发行的歌曲也都是翻唱的,事务所就没有主推,但没想到销量却意外地好,这时事务所才选择对她着重培养。她也不负所望,从1982年到1994年,连续12年所有单曲都在Oricon排行榜前十,与中森明菜、松田圣子并称为“昭和末期三大歌姬”。
2025-06-02 07:52:03
我三十一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呢?2030年。
2025-06-02 05:24:26
把所有社交平台,能删的都删了,能退出的都退了,我可以不用看,目前三个月没有要紧的事,专心种树,验收日8月31日。当然每周,每月,都有小目标。
2025-06-02 05:13:33
以前我觉得做产品就要研究各种各样的产品,现在觉得做产品是研究万事万物,观察人与社会,世界比产品有意思,一就是全,全就是一,世事洞明皆学问。
2025-06-02 04:46:07
人是需求的集合。
想了解产品经理们平时都在想啥。